赠质上人

赠质上人朗读

枿坐云游出世尘,兼无瓶钵可随身。

逢人不说人间事,便是人间无事人。

译文

质上人有时打坐,静如枯木;有时出游,飘若浮云,心无所系,随性而行,超世脱俗。其他僧人云游,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,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,一身之外无所有,赤条条来去无牵挂。

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,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。

注释

质:和尚的称号。

上人:对高僧的敬称。

枿(niè)坐:枯坐。枿,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。

瓶钵: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。

赠质上人创作背景

  杜荀鹤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战乱不止、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。作为一个有良心、有正义感的诗人,面对这样的现实,不可能缄口不语。诗人对质上人的最无牵挂和最清闲表示了由衷的赞颂,而于赞语之中却含有弦外之意,寓有感慨人生的意趣,所以诗人就此写下《赠质上人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唐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年12月版,第1360-1361页

 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,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:“枿坐云游出世尘。”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。诗人抓住他的特征,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。

 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。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。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。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,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。

  第三、四句,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。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,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。人们口上说的,都是心上想的,不说人间事,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,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、短暂、无意义的。“所谓“世缘终浅道缘深”(苏东坡语),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,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。

  他虽曾赞羡“万般不及僧无事,共水将山过一生”(《题道林寺》)的生活,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。所以“逢人不说人间事,便是人间无事人”,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,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,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,而诗人的感慨颇深。

 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,明白流畅,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。正因为这样,他的许多诗句包括《赠质上人》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。

杜荀鹤
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 ...

杜荀鹤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三年玉帛走稽山,万骑凌江稍北还。

绝塞风烟连魏阙,千官戎服立朝班。

()

昨夜山风急,吹叶惊客馆。晨起闻雨声,未觉妨游览。

荷笠出孤村,行行雨渐缓。山峰与云峰,出没浑不辨。

()

去年此日乱离中,霜叶寒花今又逢。雁羽不堪穷漠北,戍歌犹是大江东。

烟销衰草横塘静,日照疏林秋浦红。潦倒莫辞朝落帽,夜猿声急白蘋风。

()

肠作辘轳转,泪作素绠垂。独坐不能言,傍知思忆谁。

()

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

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

()

左峰俨飞盖,右峰如聚毂。两峰并高寒,对峙气清淑。

羡尔志冲澹,于焉构书屋。中藏万卷馀,琅琅时诵读。

()